20 世紀60年代中期研究者就發(fā)現(xiàn),C3H/HeJ小鼠品系對內毒素具有天然耐受性,對G-菌具有易患性。1978年,LPS反應基因被命名為Lps基因,強調了其在內毒素致病方面的重要性,并確定Lps基因在位于4號染色體上Mup-1和Ps基因座之間。1997年,Poltorak 等將Lps基因縮小到兩個新的微衛(wèi)星標記點B和83.3之間, DNA跨度為3.2Mb長度。1999年,Qureshi等將Lps 基因縮小到0.9厘摩爾根間隔區(qū)內,跨度為1.7Mb。隨后研究已經(jīng)鑒定Lps 基因編碼三個轉錄單位,其中包括TLR4[LPS的生理作用是通過存在于宿主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Toll樣受體(Toll-like Receptor、TRL)4(TRL4)而體現(xiàn)的]。
在C3H/HeJ和C57BL/ScCr小鼠,Tlr4基因均存在突變,在C3H/HeJ品系中TLR4 DNA中2342位C被A所取代,結果其編碼的712位氨基酸鏈由脯氨酸取代組氨酸,使其胞質區(qū)結構域的拓撲結構發(fā)生改變,在內毒素刺激時突變的TLR4受體也發(fā)生受體二聚化及內化反應,但P712H的變異體已破壞其全蛋白(holoprotein)的功能,不能誘導酶學級聯(lián)反應及激活細胞因子表達,表現(xiàn)為內毒素耐受;C3H/HeJ小鼠的Tlr4Lps-d與C3H/HeN小鼠的Tlr4Lps-d為等位基因,呈共顯性(co-dominant)表達,F1代小鼠雜合子對內毒素反應表現(xiàn)為中度敏感,證實了TLR4參與內毒素信號轉導反應。通過對C3H/HeJ和C3H/HeN同源系小鼠的研究,否認了既往認為LPS是通過插入宿主細胞膜上誘發(fā)宿主細胞膜的通透性升高的這一致病假說。
另外,C57BL/ScCr 為Tlr4基因區(qū)DNA片段發(fā)生缺失,因不表達TLR4受體,故表現(xiàn)為內毒素耐受。
TLR4在膜上表達量較低,每個單核-巨噬細胞約有1000個TLR4分子,而每個中性粒細胞的細胞膜上有7000個CD14受體分子,每個單核-巨噬細胞中CD14超過4.0×104~4.5×104個,如受體達2.79×104個,CD14可以濃集內毒素分子作用,加速內毒素信號轉導給TLR并引起內毒素內化反應。
研究表明,TLR4對LPS反應非常重要。Lps基因突變能夠阻止大腸菌屬如鼠傷寒桿菌、大腸桿菌LPS所誘發(fā)的反應。Lps基因突變的B細胞不能對LPS發(fā)生增殖反應。Lps基因突變影響最-顯-著的是巨噬細胞,突變的巨噬細胞被內毒素攻擊時細胞因子分泌顯著降低,不能吞噬經(jīng)過調理的顆粒,不能產(chǎn)生反應性氧和NO,巨噬細胞內化反應缺損。
LPS主要通過CD14依賴性巨胞飲途徑(macropinocytic pathway)以聚集體發(fā)生內化(internalization)進入內體(endosome)細胞器后,再轉移到溶酶體內,由?;然饷?/span>(acyloxyacyl hydrolase)水解脂肪鏈,形成脫?;|A,然后脂質A可以進一步在磷酸酶作用下去磷酸化,水解1位磷酸基形成單磷酸基脂質ⅣA。部分學者認為LPS單體需要內化到高爾基體才可以發(fā)生信號轉導作用,引發(fā)激活效應,這種觀點未得到一致認可。Tlr4 基因突變小鼠有內化功能障礙,不能及時清除內毒素分子,所以對內毒素反應減弱,但易發(fā)生反復革蘭陰性桿菌感染,而對革蘭陽性桿菌反應正常,后者可能由TLR2進行識別。
另外,在高濃度LPS情況下,即使Tlr4基因突變也可誘發(fā)細胞因子表達;牙齦葉啉單胞菌的LPS 也能誘發(fā)正常的生物學效應,與TIr4基因突變無關,說明有其他蛋白取代了TLR4的功能。Ran也在Lps基因范圍內,其在上述兩種低內毒素反應的小鼠品系中均存在突變。運用基因轉染技術將野生型Ran基因轉染給Ran基因缺陷的小鼠巨噬細胞內,可以恢復其對內毒素的反應,轉染缺陷的Ran可以使巨噬細胞對LPS產(chǎn)生耐受。Ran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,如參與核物質的轉運、細胞分裂、紡錘體的形成等,所以 Ran可能參與內毒素信號轉導反應中的某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至于Ran與TLR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另外,LPS也可以通過膜組織性外突蛋白(簡稱膜外突蛋白)發(fā)生生物學作用,并可作為CD14的協(xié)同受體,介導內毒素的反應,其作用類似于TLR。用抗膜外突蛋白抗體可完-全阻止內毒素的反應。膜外突蛋白和TLR4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闡明。